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影视中国>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成都揭晓 杨晚晴长篇小说《金桃》摘金

时间:2025-09-2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9月20日晚,成都科幻馆雨果厅华灯璀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此盛大举行。

董仁威(左)和刘慈欣(右)为杨晚晴颁奖(主办方供图)

最受瞩目的年度长篇小说金奖由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杨晚晴凭借作品《金桃》夺得。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作为颁奖嘉宾,并宣读了颁奖词:“这是一段奇异瑰丽的旅程,一路充满了不可思议又丝丝入扣的风景:丝路风情与超越时空的科技交织,悠扬的驼铃与复古的机械共鸣。源于古老数学经典的超级算法驱动着整个文明的运转,构成了一个关于人、机器与历史的深刻寓言。杨晚晴将复杂的技术设定、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与人物的命运熔于一炉。故事的推进并非仅仅依赖于奇观的展示,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之中,赋予了他们真实的血肉与灵魂。我们跟随主角的脚步,在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奇诡中穿行,也体会着寄寓其中的、对人类未来的悲悯的情怀,用科幻触摸中国与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本届奖项竞争中,资深科幻作家、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潘海天凭借《啊,火星》荣获年度中篇小说金奖,展现了中国科幻中坚力量的创作活力;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张冉以作品《止水》摘得年度短篇小说金奖,体现了更新代的创新精神。同时,肖汉、王丁丁分获年度非虚构作品、翻译作品金奖;新锐科幻作家碳基处理器获年度新星金奖。

华语科幻星云奖自2010年由董仁威、吴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程婧波等15位华语科幻核心人士共同创立以来,已走过十六载辉煌历程。这一奖项始终秉持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华语科幻作品与作者的使命,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振兴。作为科幻业界公认的权威奖项、华语科幻领域的专业奖项、华语科幻文学的荣誉奖项,星云奖自创办以来,历届颁奖盛典足迹遍布成都、太原、北京、重庆、海南、广汉、郫都等全国多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包括四川科技馆、山西国际展览中心、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剧院、重庆大剧院、广汉三星堆以及郫都成都科幻馆等,共表彰了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郝景芳、陈楸帆、江波、宝树、程婧波、顾适、张冉、阿缺、杨晚晴等近500名作者与700余部作品,助推一大批华语科幻人走进中国大众并走向世界。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人合影(主办方供图)

本届星云奖另一亮点是美术奖的盛大重启。在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艺术家赵恩哲的积极推动下,美术奖不仅得以有力恢复,更吸引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参与,共有449幅作品投稿,其中406幅为完整作品;晋级133幅,其中52幅入围优秀作品,11幅分获2D组、3D模型组与动画短片组金银奖。美术奖的参与规模和投稿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本届星云奖还首次设立“科幻游戏奖”作为产业专项奖,《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凭借其鲜明的科幻背景和创新设计荣获“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该奖项体现了科幻文化与游戏产业相结合所迸发的新质生产力。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是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的重磅活动之一。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9月20日上午在成都开幕(主办方供图)

刘慈欣在嘉年华开幕式上表示:“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将继续为中国科幻寻找未来的引航者,并更侧重于年轻作者的个人风格与创新开拓。星云奖已成为展现华语科幻文学创作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为中国科幻和世界科幻交流搭建起平台。愿星云奖和华语科幻一起走向未来,直到有一天,人类真的启程飞向星云。”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包括“纪念中国科幻电影100周年”等重磅活动。当天,科幻作家、学界权威、技术先锋与产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幻电影的历史传承与AI技术变革展开深度对话。

1925年,中国首部科幻电影《隐身衣》由上海开心影业摄制并公映。该片改编自民国作家徐卓呆的科幻作品。会上,厦门大学教授、电影理论家黄鸣奋在会上作了《百年征程星辰大海,科学幻想辉耀未来》主旨演讲,系统梳理百年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脉络:从《隐身衣》出发,历经《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直至《流浪地球》《三体》蜚声国内外,中国科幻电影实现了从“科学启蒙”到“工业叙事”再跃入“宇宙哲思”的三阶段蜕变。他指出,新时代中国科幻电影的成功,标志着以集体英雄主义与东方救赎观为核心的、区别于西方叙事的本土科幻美学正式成熟。

火山引擎方舟解决方案负责人冯书云,作了“预言的终结与创世的开端:AI,当科学与幻想融为现实”主题演讲。成都悟空文化传媒总经理郑航,以“从星云到像素:AIGC时代下科幻叙事的谦卑与狂想”为题,以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作品《太阳坠落之时》改编的国内首部AIGC科幻短剧为例,揭示AI在物理特效模拟中的巨大潜力。

刘慈欣出席科幻星云嘉年华论坛(主办方供图)

活动还包括主题为“引擎·图景·新纪元:中国科幻影游改编的工业化跃迁”、“画布·荧幕·新未来:中国科幻美术与电影的百年交响”、“科幻IP的破界运营与新蓝海开拓——从三体酒窥见消费未来”、“中国科幻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创想——从虚拟觉醒到幻境漫游”、“中国科幻的边界突破与创新路径——从前沿科技到史前想象”、“科幻新星的创作突破与想象跃迁——从传统叙事到多元表达”等圆桌论坛,以及刘慈欣、韩松、阿来和吴岩探讨科幻与文学的大咖对话,并举行了五场由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与各出版社合作的新书发表会,以及科幻企业签约仪式。

星云嘉年华执委会主席董仁威说:“从1925年《隐身衣》到2025年,中国科幻电影完成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蜕变;而以2015年刘慈欣《三体》荣获雨果奖为起点的这十年,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黄金时期。当前,中国科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科幻影视与衍生开发正是中国科幻从文学黄金时代驶向产业黄金时代的关键风向标。本次大会,正是吹响中国科幻进军产业黄金时代的号角。”

【责任编辑:刘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