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影视中国>

编剧芦苇:电影需扎根真实,以高质量内容链接全球观众

时间:2025-09-1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9月12日讯(记者李颖)2025年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活动在四川成都举办。期间,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委会电影单元评委、编剧芦苇受邀参与活动并接受采访,围绕电影行业趋势、创作核心及国际电影交流等话题分享见解,强调真实与质量是电影创作的核心要义。

谈及近年来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芦苇坦言,前些年电影市场更偏向聚焦科技元素与传奇故事,导致电影“反映生活”的核心功能有所弱化,与以往经典电影相比存在差距。不过,这一趋势正逐步扭转,大家慢慢意识到,在银幕上呈现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真挚情感,依旧至关重要。他同时提到,随着这一认知的回归,一批紧密承接“电影反映生活”电影人开始涌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访中,芦苇还分享了近期的观影感受,特别提及一部由女主角同时兼任导演、编剧的意大利黑白电影《还有明天》。他表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方向,即便到现在,意大利电影依然魅力不减。

在探讨优秀电影的创作核心时,芦苇认为,其本质可归结为“真善美”这一永恒主题,而“真”是首要前提。“作品必须做到真切、真实,要原汁原味地呈现生活本身”,同时还需突出“区域美”与“民族特色”。他进一步解释,世界各民族、各区域虽文化各异,但在人性层面存在共通之处,“只要把自己区域文化的魅力和它的真实性拍出来,我相信它是可以跟世界上所有地方的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芦苇强调,那些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带来心灵触动的电影,往往带有鲜明的区域属性,而影片的价值最终取决于艺术性与思想性的融合程度。当二者完美结合,电影才有‘含金量’;含金量越足,电影品牌才能做出来。“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必须要拿出过硬质量的影片。”

【责任编辑:刘昌】
返回顶部